直柄麻花鉆的成形國內普遍采用軋制工藝。該工藝的優點是生產效率高,能充分利用原材料;加工出的鉆頭坯體內部組織具有纖維連續性,且晶粒細化,碳化物分布均勻,紅硬性高。但軋制工藝也有著明顯的缺陷,即鉆頭坯體極易軋裂。
1、軋溝磨背工藝的提出
導致鉆頭軋裂的因素很多,針對不同軋裂原因,可采取不同的方法降低軋裂率。但已有的方法效果均不理想,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軋裂問題。通過觀察發現,98%以上軋裂鉆頭的裂紋均出現在刃帶與刃溝的交匯處。由此看來,裂紋的產生與刃帶的形成直接相關。普通的軋制工藝是在四輥軋機上同時軋出鉆頭的刃溝、刃背和刃帶,即軋溝與軋背同步。針對這一特點,我們提出刃溝和刃帶分別成形的工藝方案,即先在四輥軋機上軋出鉆頭的刃溝,然后在專用磨床上磨出鉆頭的刃背外圓(刃帶也同時形成)。這就是本文擬介紹的軋溝磨背工藝,其主要工藝路線為:軋溝→通磨外圓→切尖倒棱→熱處理→通磨外圓→精磨外圓→磨背→磨鉆尖。
2、軋溝磨背工藝原理
采用軋溝磨背工藝軋溝時,可仍采用原有四輥軋機,只是兩個刃背扇形板的截形有所變化,即沒有刃帶槽。此時,兩個刃背扇形板的作用只是固定鉆頭截形,調整刃背充起量。兩種軋制工藝的四輥軋機孔型示意如下圖。由圖可見,采用軋溝磨背工藝時,由于刃背扇形板不存在刃帶槽,鉆頭截形簡單,因此避免了刃帶處裂紋的產生。
引起裂紋的原因如下:軋溝軋背時,由于不同規格的鉆頭刃帶尺寸各不相同,因此刃背扇形板上刃帶槽的寬度和深度也不同,通常寬度為0.45~0.95mm,深度為0.55~1.15mm。進行熱軋時,鉆頭坯件在扇形板的滾壓作用下,加熱到臨近熔化狀態沿軋機孔型流動、延伸,流入刃帶槽內的金屬便形成鉆頭刃帶。但狹窄的刃帶槽使金屬不易順利流動,因而容易產生刃帶缺陷。特別是當坯體冷卻時,窄而高的刃帶處于鉆頭坯體的邊緣,冷卻速度最快,易產生應力集中。由于受材料、加熱溫度、時間和速度、扇形板加工精度等的影響,極易在刃帶處產生裂紋。而采用軋溝磨背工藝軋溝時,軋機孔型簡單,結構合理,符合金屬流動特性,因此可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;同時由于刃帶單獨成形,也極大地降低了四輥軋機的調整難度,提高了鉆芯對稱度(麻花鉆重要檢查項目之一)的精度。